徐汇区作为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历来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家门口的博物馆”是2022年徐汇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要点之一,是徐汇区着力打造的一个文旅品牌项目。
来自上海商学院酒店管理学院的“小切口大趣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基于“青年大学习”视角,结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理念,以“家门口的红博馆”为切入口,融合红色资源与红色文化教育,充分发挥旅游管理专业学科的特色,为社区打造一个相对完善、具有可行性和创新性的服务标准和活动内容,用青年力量赋能红色文化,首批设计以徐汇区内的龙华烈士陵园、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和土山湾博物馆三个红色博物馆为主,为场馆量身打造沉浸式游览活动,并设计“红色汇星河”系列活动宣传手册,目前“小切口大趣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受到青年报大力支持与宣传,且已于青春上海24小时青年报上刊登。
以系列创新活动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项目调研期间,“小切口大趣味”团队收集徐汇区服务场馆的基本信息与特色内容,针对青少年、中年、老年等不同群体进行数据采集与调研。同时根据实地调研,组织上商学子志愿参与红色故事宣讲,注重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互动性,以系列创新活动让红色资源“活”起来,让游客在玩中学。
目前党史学习教育方式局限于课堂传授等普遍传统做法,而新时代的受教育者眼界更为宽广、价值更为多元,使得传统教育成果存在理论接受度不高等不足之处,由此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式便是本团队初心所在。
在徐汇区文旅局文物科的合作支持下,团队重点关注青少年志愿服务、中老年情怀寄托、红博馆资源调动、多社区共享共创四个维度,构建了满足多方联动的红色文化传播创新路径及方式,努力满足需求与被需求群体的精神层面供给,通过普适性系列产品活动,致力于为社区与红色文博馆搭建一座深入人心的精神桥梁。
青年赋能设计创新党史学习模式
为使党史学习教育更有效果,打破流于打卡、止于表象的浅层学习,团队成员基于旅游管理专业特色与《模拟导游》、《旅游资源学》等专业课程知识,融合徐汇区红色旅游资源精心设计出“红色汇星河”系列创新活动。
活动设计前夕,团队成员张蔚蔚基于调研数据发现:
一、目前党史学习教育以参观红色场馆、观看红**与专业人员讲解红色故事为主,市民群众缺乏互动感与体验感。
二、公共文化服务普及力度较低,社区居民对于“家门口的博物馆”和“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内容不太了解,甚至有居民存在对于周边的红博馆不清楚的情况。
三、党史教育传统学习的理论接受度较低,仅停留于一时的观看与聆听,并不能够很好地将其传播下去。
由此,张蔚蔚同学认为,沉浸式体验活动兼具教育性和互动性,是行之有效的创新学习方式。结合上海商学院酒店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的“学党史、感党恩、祭先烈”主题党日活动,她基于沉浸式全息舞剧《血染桃花红满天》,深刻了解了龙华二十四烈士的悲壮历程与馆藏中每一件展品所诠释的二百五十七位先烈的英雄人生,更加感触到英烈们的理想信念与使命担当。
由此,她设计出“战时艰与苦 沙盘走一局”这一沙盘模拟战场场景活动,针对多个年龄层通过手工沙盘逼真精准还原真实战争环境,复刻战争过程、还原战时事件,希望通过游客们沉浸式的经历中体会战时艰与苦、传承革命精神。
在“红色汇星河”活动推广后,团队成员邱晓雯敏锐发现活动分别针对老年人群体、中年群体与青少年群体有着不同成效:
一、针对老年人群体,“战争类”沉浸式红色教育活动再现的体验感让大众以全新的视角回忆曾经的历史岁月,更好地与之情感相共鸣,并且他们希望能够继续拓宽多元化的沉浸式红色教育活动,而不是让这些历史故事停留于影视。
二、针对中年群体,他们对于“红色汇星河”系列活动眼前一亮,认为新颖的沉浸式体验能够让他们真正地去学习到红色文化知识,而不是像以往的参观游览红色场馆一般。
三、对于青少年群体,在游戏的乐趣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了伟人的一生,从小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但对于动手方面的活动仍希望再增多一些、与时俱进。
鉴于“红色汇星河”系列活动“战时艰与苦 沙盘走一局”开展的数据情况,团队成员邱晓雯认为未来家门口的红博馆与人民群众的体验感与互动感密不可分,这也将成为红色资源“活”起来的重要方式。由此“小切口大趣味”团队成员赵晓庆、韩昱诚与林渝瑄结合市民对于活动的建议,创新设计“红色汇星河”系列活动二——“绎红色之旅,悉赤子之心”(即通过临摹毛主席和周总理曾先后给予庆龄先生的两封信与以沉浸式的方式通过保姆燕娥的视角回顾庆龄先生的一生,体会庆龄先生赴邀北上为新中国建设做出的卓越贡献的爱国之情,对庆龄先生表示敬意)与“红色汇星河”系列活动三——“拓红色蓝图 印时代红心”(即通过上墨和传拓等亲手制作拓印,体会工匠精神)。
青年赋能号召高校学子弘扬红色教育
目前“小切口大趣味”团队设计的“红色汇星河”系列活动受上海商学院与国家4A级旅游景区——徐家汇源景区的大力支持,活动受众面之后将从高校学生与徐汇区部分居民拓宽到徐汇区所有社区居民乃至上海市居民。
此次社会实践的负责人曾璐婷同学表示:“社会实践是青年与社会沟通的桥梁,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们通过追溯红色记忆、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感悟红色精神、聚焦红色资源、创新传播路径,力求树立初心如磐的青春榜样,希望能够以此为依托,让红色教育'走心'又'走新',用现代化的方式讲述红色故事,让红色故事活在人民的心中。”
“小切口大趣味”的团队成员们期待,未来上商学子将不断深入社会调查,继续以优化“家门口的红博馆”为目标进行问题解决与意见提出,形成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并以此可以在上海市乃至全国中小学或红色教育场所进行推广与宣传,愿凭借大学生的青春之力,号召更多的申城市民与高校学子参与到打造多方联动的红色文化传播创新路径与方式之中,以青年赋能助推红色文化“活起来”,传承红色基因,青春献礼二十大!
撰稿:张泾泾、邱晓雯
摄影:张蔚蔚、曾璐婷
审核:孟 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