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0日,以“聚产业 天下游”为主题的2025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盛大开幕,其覆盖文旅新质生产力、文旅元宇宙、非遗会客厅等内容,主题馆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和上海会展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上海商学院酒店管理学院非遗工坊的同学们(刘慧怡、孙锦雯、修一纯、杨林、赵青)也到现场参与其中,对非遗展区进行了深入调研。
4月1日上午,非遗工坊部分同学来到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H3主题馆,参与了TPS文旅目的地沉浸式项目创新论坛。在论坛上,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信息科技处、二级巡视员张毅处长围绕对业态的具象认知基本形成共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趋势展望这三个方面,讲述了文旅元宇宙探索实践与展望。同学们表示未来可以深入AI+非遗进行文旅创作,在数字时代重新定义“非遗”。
在非遗会客厅内,独幅旗袍制作技艺的成品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积极地与青浦区独幅旗袍制作工艺区级代表传承人冯婧老师进行深入交流。冯婧老师表示,她开始是学海派旗袍,后来便开始研究最古老的旗袍工艺——独幅旗袍制作技艺。2023年,“独幅旗袍制作工艺”被列入青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独幅无缝旗袍以整片布料,未经裁剪分解缝制成衣,平铺时既展人体曲线之美,又浑然一体,无拼缝痕迹,这体现了上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老师们还开创了“绣中绣”的技法,将中国绣织中顶级的桑蚕丝面料与国内外跨界绣织工艺相结合,在每一件作品中呈现出“绣中有绣,画中有画”的艺术效果。

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现场合影
当日下午,大家又来到了非遗会客厅内泗泾古镇展区,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锦细锣鼓”的第六代传承人张洪生老师学习交流。2008年6月,锣鼓艺术(泗泾十锦细锣鼓)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洪生老师从事“十锦细锣鼓”传承事业至1986年起已39年,从濒危曲谱抢救到创新教学,他不断推动着这一锣鼓艺术焕发活力,目前十锦细锣鼓已有第七代传承人,他也期望着有更多新鲜血液来学习十锦细锣鼓,传承发扬我们的非遗。张洪生老师现场演示了打板、敲锣、击鼓等技法,同学们在张洪生老师的指导下亲身体验基础手法,深刻感受到非遗技艺。

泗泾古镇展区现场合影
此次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之行,是我院非遗工坊在学院统筹指导下开展的非遗主题深度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考察非遗展区、参与行业论坛、对话传承人等系统性实践,同学们不仅直观感受了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更在调研中深化了对文旅融合、数字赋能等创新路径的认知。正如非遗传承人们所期许的,这种浸润式调研正为青年学子搭建起“知行合一”的传承桥梁,让非遗文化在未来的探索中焕发新生。
撰稿:杨 林、孙锦雯、赵 青
摄影: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
审核:姜 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