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动态» 学院新闻
 
 
我院学生上海龙华庙会之行——非遗新体验
   2025-04-13
 

2025410日至13 上海龙华庙会在徐汇区举行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今年的龙华庙会以“妙会·春灵龙华”为主题,聚焦非遗与科技组合,呈现非遗新体验、时尚新消费、跨界新联动等三大亮点。

庙会期间,在“塔影空间”体验区举办12场“非遗小课堂”体验活动,包括7个非遗项目的课程体验每场只有八个名额上海商学院酒店管理学院非遗工坊刘慧怡、王倪佳、修一纯、杨林同学有幸参与其中,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院遗工坊成员刘慧怡同学参与体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海剪纸”,上海剪纸区级传承人、徐汇区枫林街道海派剪纸艺术家鲍立老师亲临教学现场从剪纸历史渊源切入,解析其融合北方剪纸粗犷简练与南方细腻流畅的独特风格,并演示“刀剪并用”核心技法刘慧怡同学老师指导下完成窗花剪纸,感受到了海派剪纸的魅力。

刘慧怡同学持作品与鲍立峰老师合影

我院遗工坊成员王倪佳同学参与体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式服装盘扣制作技艺”,盘扣传承团队里的沈柳老师亲临现场教授传统盘扣制作技艺,讲述了盘扣作为民间实用扣件发展为兼具实用与装饰价值的艺术珍品的历程,并展示了融合现代时尚元素的创新应用。王倪佳同学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从组装折叠到扣头塑形,并成功做出了一枚精美的盘扣。


王倪佳同学持作品与沈柳老师合影

我院非遗工坊成员修一纯和杨林同学参与体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石传拓技艺”,上海市非遗项目金石传拓技艺传承人王克华老师亲临现场。金石传拓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独特“复印”技术,是将纸张紧覆于金石器物之上,用墨拓手法,将器物图形、纹饰、铭文等内容忠实复印到纸上的技法。同学们将墨水用滚轮滚在刻制好的雕版上,再将一方红纸覆盖上去,接着用另一把滚轮用力拓印,一副栩栩如生的拓印画作就呈现在在眼前。

杨林同学(左)和修一纯同学(右)与王克华老师(中)合影

此外,我院非遗工坊成员孙锦雯、彭佳欣和赵青同学,亲身体验了秦潮觉醒”XR大型沉浸式探索项目。该项目借助元宇宙 XR 视觉科技,秦潮觉醒融合历史、科幻等元素,直接穿越到异次元间。看完精彩纷呈的非遗表演后,体会到科技赋能文化,感受到AR技术带来的时空穿越体验。同学们感叹该项目的奇妙,表示未来会继续探索文旅+元宇宙的应用。

孙锦雯同学(左)、赵青同学(中)、彭佳欣同学(右)体验现场

穿过龙华街区原始风貌设计的牌楼门头,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 “极氪”拉出一支酷车队,化身“非遗”文化展示的流动舞台,带来别开生面的“非遗”主题市集,同学们打卡集满了7个印章,兑换到了2025年龙华庙会纪念周边

集章成品

龙华景区通过非遗与旅游实现深度融合,活态传承的方式,描绘出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实践新篇。非遗项目融入“古韵龙华”旅游空间,不仅满足了当今游客差异化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非遗的推广和传播。此外,多元沉浸式旅游体验通过主题游线、互动式、数字化文创,外加积极引入各类非遗项目、传承人,结合各方需求,开发多种旅游线路。满足年轻人“小而精”的美学需求,以个性化的旅游方式服务八方来客,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非遗工坊团队成员合影

此次上海龙华庙会之行,是我院非遗工坊在学院统筹指导下开展的沉浸式实践。通过参与非遗小课堂技法实训、XR元宇宙技术体验、新能源汽车非遗市集打卡等系列活动,同学们不仅深入接触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在从中感受了AR技术对传统文化的时空重构,见证了新能源汽车与非遗的跨界共生。正如酒店管理学院姜红院长所言:00后学子亲手触摸,非遗就不再是橱窗里的标本,而是流动的文化基因,这种虚实交融的实践体验,既为青年学子架设起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的对话桥梁,也为非遗创新传承注入了青春动能。”未来,酒店管理学院对非遗+旅游AI+文旅系列活动将持续深入,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为非遗传承和城市更新贡献“上商智慧”。

撰稿:刘慧怡、王倪佳、修一纯、杨 

摄影:修一纯、佚 

审核:姜